個案分享

86歲的王女士原本身體尚屬健康、活動自如;近3個月,家人卻發現王女士走路愈來愈不穩,中間跌倒過2-3次;近幾週,更發現王女士記憶力開始變差,偶爾會不經意地尿濕褲子卻不自知。家人原本以為這只是年齡老化引起之退化現象,經神經內科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腦部之腦室擴大,懷疑「常壓性水腦症」,因此安排轉至神經外科門診。經神經外科柯宗伯醫師詳細診療後,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安排住院後,柯醫師幫王女士放置可調壓力式腦室腹腔引流管,術後兩天後,王女士步態不穩之情形已有明顯改善。直到手術後一個月,王女士之步態進步許多,後後半年已不需要拐杖便可正常走路,失智和尿失禁的症狀也有獲得改善。

水腦症之簡介

「腦室」是腦部腦脊髓液正常循環的空間,腦脊髓液從腦室的脈絡叢產生後,便往腦室的下游流動,最後圍繞在腦部表面、再進入靜脈系統。此一循環系統一旦因某種原因發生阻塞,就可能讓腦脊髓液不正常的堆積,造成腦室擴大,形成腦部積水,也就是所謂的水腦症。造成阻塞的原因很多,包括腦出血、感染、腫瘤、或腦中風等等,但也可能沒有明顯之致病原因。腦室擴大後,便會壓迫腦室週遭之大腦實質,進而引起典型水腦症之症狀,包括步態不穩、尿失禁、智能及記憶力退步、意識變差等。上述個案王女士之症狀,便是一個典型在年長者常見、沒有明顯原因造成腦室擴大之常壓性水腦症。

水腦症之診斷

一般而言,當病患有典型之水腦症症狀,再加上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掃描發現有腦室擴大、腦實質壓迫之變化時,便可做水腦症之診斷。然而,當症狀或影像檢查結果不典型時,醫師會考慮使用腰椎腦脊髓液引流之方式做輔助診斷。此種方式是將一條細引流管由放入腰椎,以引流的方式緩慢地將腦部之腦脊髓液部分流出以釋放腦室內之壓力;若病患之症狀明顯改善,一方面可協助醫師確立水腦症之診斷參考,另一方面可以預測手術治療水腦症之效果。

水腦症之治療

一旦確立診斷,便可考慮藉由外科手術置放分流管進一步治療。分流管一端放入腦室,另一端埋入腹腔內,其原理是讓腦脊髓液能夠單向地由腦室流至腹腔藉以分流腦室之壓力。腦脊髓液並不是分流出來得越多越好,因此分流之多寡,需藉由分流管中間的壓力閥來控制。健保給付之壓力閥依其壓力大小可分為三種:低壓(40-80mmH2O)、中壓(80-120mmH2O,此為最常用之壓力)、及高壓(120-170mmH2O);比方說,若選擇壓力閥為中壓之分流管,腦室內之腦脊髓液會在超過80-120 mmH2O時才流出,藉以保持腦室在中等壓力之狀態。

壓力之選擇是由神經外科醫師依病患之情形來決定,但實際適合病患之壓力有時並不容易選擇,一旦壓力不適當,甚至可能發生分流不夠、或分流過多造成腦出血之併發症,進而必須進行另一次手術來更換壓力閥。為了解決此一缺點,目前市面已有可從體外調整壓力、避免因壓力選擇不適合而需二次手術之壓力閥,稱做「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分流管」。神外醫師可藉由此壓力閥精確地調整壓力,以適應每位病患不同階段之病情變化,以減少併發症之發生,但這類的"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分流管"健保是不給付的,病患需自費,費用大約6-7萬元。

除了上面"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分流管"之外,近年來有發展出另外一種不用開腦的手術方式。腦室腹腔分流管的手術,大約有2~5%腦出血的風險,為了避免這個風險,病患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可調壓式腰椎腹腔分流管",它的手術方式主要是把分流管置於腰椎和腹腔,將脊椎內的腦脊髓液引流至腹腔之內,進而改善腦部積水的情況,這個手術適用於年紀大,不想動腦部手術的患者,但不適用於接受過脊椎手術的病患,"可調壓式腰椎腹腔分流管"健保是不給付的,病患需自費,費用大約15萬元。

結語

水腦症是神經內外科常見的疾病,也是少數可透過簡單手術達到治療效果之疾病之一;許多患有水腦症之年長者,常常容易在第一時間被診斷為老年失智症,因而延誤水腦症之治療。因此,當您發現家中長者出現步伐不穩及記憶力喪失之症狀時,建議應盡快就醫,由醫師做詳細檢查,並評估可能之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bko 的頭像
    cbko

    神外小醫師的部落格

    cb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